生态环境部部长:今年将启动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
来源:生态环境部 | 作者:chinacaw | 发布时间: 2020-05-27 | 1195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们看看排放情况怎么样呢?在春节期间,叠加上疫情防控,确确实实老百姓感觉到,我们整个社会活动水平降低了,排放也相应降低了,这是事实。但是降低的这部分,主要是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部分,比如说交通出行,餐饮,另外还有建筑工地。但是也有没降的,维持过去水平的,比如说冬季取暖,这是刚需。另外有一些工业,一些重化工行业,比如说钢铁、化工、焦化,工艺不可能停下来,还要维持生产,这部分是没有减下来的。因此,我们也做了科学的测算,1月底到2月份,在疫情防控期间,全社会污染物的排放降低量和正常水平相比降低了30%,这就是我说的排放。

    另外我们看环境容量怎么样呢?那几天,京津冀地区刚好遇到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怎么个极端不利呢?冬季高温高湿,也就是温度高、湿度高,还有静稳,就是没有风或者风力很小,我们叫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因此,在这样一个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下,这个地区会形成强烈的大气逆温现象。所谓大气逆温,就是上面的温度比下面的温度高,像锅盖一样把这个地方给扣起来了。这样一个现象,也大大压低了边界层的高度,实际上就降低了我们环境的容量。边界层高度是多少呢?正常边界层高度是1500米到2000米,但是在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下,边界层高度大概是600-800米,降低了约50%。所以综合测算、最保守测算,在那段时间,我们环境容量降低是50%左右。那这个问题就清楚了,这边污染物减排只有30%,但是这边环境容量降低了50%,那么这个空间要把这些污染物塞进去,只有提高密度、提高浓度了,所以重污染天气就出现了。打个比方说,就像我们这个房间,本来可以坐一百人,刚好合适,现在把这个房间的面积减少一半,变成一半的体量,那么要保持这个房间人的密度不变,也得减掉五十人。但是人没有减掉五十,只减掉了三十个,剩下的二十还得塞进去,这样人的密度就提高了。这样重污染天气就回来了。因此,在类似京津冀这样一些排放比较高的地区,遇到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重污染天气完全可能还会回来。这也印证了我前面说的,我们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因此,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至于你提到的我们采取什么措施和办法,我们也有系统的考虑。从长远来看,这个地区还是要在调整结构上下功夫。从中短期来看,我们要实施一些重大污染减排工程,这里面也包括,比如说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冬季的清洁取暖替代,减少散煤的燃烧,也包括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公转铁。从即时的措施看,就要采取联防联控,做好大气污染的应急响应。所以我想,我们接下来多方面努力,也包括我们记者朋友多支持我们的工作。我相信,重污染天气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周围的蓝天白云会越来越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