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压下觅生机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 作者:赵玲玲 | 发布时间: 2020-08-07 | 677 次浏览 | 分享到:

最近,一句“挺得过明年吗”,在汽车圈“火”了起来。

  

  《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是一部微电影的名称。影片中,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用“反思”代替“庆祝”,用“危机”代替“成就”,用“命悬一线”代替“前途无量”,发起了一场关乎生死的思辨。虽然有人认为这其中多少有些营销噱头的成分在,但引出的问题确实值得业界深思。如今,全球经济需要重振,汽车消费有待升温,外资企业加速进击,特别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知何时才能结束,都给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目前来看,最直观的现象之一就是自主零部件供应商的客户流失和份额缩减。随着市场越来越开放和消费需求发生变化,一些新能源高端车型销量出现增长,而车企往往选择外资零部件企业为之配套。这也是今年上半年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在中国市场装车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事实上,随着外资企业进一步实现本土化,供应商面对的市场厮杀将更加激烈。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调研结果显示,在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机领域,除整车企业自配外,外资供应商牢牢把控造车新势力、合资车企、自主品牌车企的高端市场,第三方自主零部件企业大多盘踞中低端市场。此外,今年以来,已有16%的第三方电机企业消失,且还有一大批供应商面临被淘汰的可能。另有一种说法,80%以上的自主“三电”企业虽然挤进了新能源乘用车配套市场,但却未能实现批量供货。

  笔者认为,对于配套新能源汽车的自主“三电”企业来说,如今面临的挑战是崭新而又严峻的。一方面,随着外资同行发力,自主品牌车企的竞争压力加大,从而直接影响以对其配套为主的零部件企业;另一方面,外资零部件企业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起猛攻,虽然目前双方整体技术水平差距不大,但自主零部件企业已不可能轻而易举地获得订单。

  影响市场最终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取决定性作用的首先在于技术和产品。在这方面,自主零部件企业并不处于绝对劣势,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处于领先。既然如此,我们断不能失去在“三电”技术和产品上的市场先发及经验积累优势,而且还必须继续强化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上,自主零部件企业有必要提高“性价比”中的成本优势,以争取更多客户和市场份额。此外,汽车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整零协同,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少不了整车企业的支持,双方应避免“相爱相杀”,必须从共同利益角度出发追求共赢。可以说,品牌力较弱是自主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共同短板。市场只认强者,对车企和供应商都是如此。面对未来艰巨的市场考验,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拼着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