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孚无氰沉锌工艺在铝轮毂行业取得成功应用
来源: | 作者:chinacaw | 发布时间: 2016-03-01 | 3042 次浏览 | 分享到:
    铝合金制品以其密度小、导热性优良、易加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天、电子、汽车、电器、建筑材料等领域。在汽车行业,铝轮毂已逐步取代钢铁轮毂,对铝轮毂进行防护,延长使用寿命已是汽车工业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序,对铝合金轮毂进行电镀或喷涂是常见的防护与装饰方法。因铝是活泼的两性金属,铝合金由于其本身的化学物理特性,使得在其表面电镀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电镀前必须采用沉锌工艺在表面覆盖一层晶粒细小、致密、分布连续均匀的锌或锌合金层,有人将这项工艺比喻为铝合金电镀必备的“钉子”,能将镀层牢牢钉在铝合金表面。
  
  铝轮毂因有较高的硬度要求,素材硅含量较高,采用传统的锌铁二元合金无氰沉锌工艺不能满足结合力的要求。因此,传统含氰沉锌工艺一直主导着市场。但是,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加深以及国家对电镀危险品的管控力度日益加强,特别是天津化学品爆炸事故发生后,氰化物的储存、运输、使用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电镀行业向清洁生产方向转变,逐步淘汰氰化物工艺已经刻不容缓。
  
  三孚为了响应国家清洁生产的号召,从工艺上避免氰化物的使用,杜绝氰化物对水体的污染,在开发出无氰高密度镀铜工艺(SF-8639)后,再度向沉锌工艺发起挑战,开发了针对铝合金特别是铝轮毂电镀的SF-8300四元合金体系无氰沉锌工艺。
  
  铝轮毂因有较高的硬度要求,素材硅含量较高,采用传统的锌铁二元合金无氰沉锌工艺不能满足结合力的要求。因此,传统含氰沉锌工艺一直主导着市场。但是,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加深以及国家对电镀危险品的管控力度日益加强,特别是天津化学品爆炸事故发生后,氰化物的储存、运输、使用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电镀行业向清洁生产方向转变,逐步淘汰氰化物工艺已经刻不容缓。
  
  三孚为了响应国家清洁生产的号召,从工艺上避免氰化物的使用,杜绝氰化物对水体的污染,在开发出无氰高密度镀铜工艺(SF-8639)后,再度向沉锌工艺发起挑战,开发了针对铝合金特别是铝轮毂电镀的SF-8300四元合金体系无氰沉锌工艺。
  
  为了这一革命性的创举,从2014年8月开始,三孚研发、技服团队开始在某大型轮毂电镀企业上线使用SF-8300无氰沉锌工艺,经过反复的工艺验证、镀液调试,于8月下旬开始试产,成品通过冷热循环测试、CASS试验、锯刀试验,全部达标!截至目前,该工艺已历经18个月正常生产,期间多次进行技术改进,每一次的微调都使铝合金轮毂的一次成品率得到提升!到2016年2月,无氰沉锌线共生产14057个轮圈,其中,在2015年12月即最近一次微调后,一次成品率大幅提高至97%,月产量2286个!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传统含氰沉锌的标准。可以说,三孚SF-8300无氰沉锌工艺已经在铝合金轮毂电镀整线无氰化的攻关战中赢得了非常漂亮的一次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