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站上风口 质量口碑或成掣肘
来源:车质网 | 作者:chinacaw | 发布时间: 2019-05-28 | 2327 次浏览 | 分享到:

  此外,据车质网整理出的“2016-2018年新能源汽车十大故障问题”显示,动力电池故障、充电故障始终排名前列,且投诉量持续提升。而空调问题、车身生锈和影音系统故障问题的投诉量同样呈现大幅增长趋势。这其中大部分投诉量均来自于自主品牌。在近五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投诉量中,自主品牌占比高达86%,远高于其他各国别品牌。当然,这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不无关系,但从侧面也反映出部分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以及品控方面依旧存在一定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这部分问题或将进一步得到放大。

  在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转折的关键点上,一面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提升,需求量高速增长,一面是新能源汽车故障问题频发,质量口碑大幅下降,着实令人无奈和费解,而造成这样局面的根本原因恰恰是新能源汽车企业本身。

难逃品控魔咒 蓬勃发展背后的瓶颈

  为了应对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以及缓解“双积分”压力,传统汽车企业纷纷投身到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中。一时间,市场上的新能源车型品类急剧增多,同时也造成了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

  一方面,由于各企业间发展战略以及研发投入的不同,绝大部分企业依旧沿用或改造传统的燃油车平台来生产新能源汽车,这样一来,燃油车原有的各种问题难免会被延续到新能源车型上,工艺差、装配水平粗糙等品控方面的问题便无可避免地被暴露出来。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各家企业急于抢占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更迭速度明显加快,相比传统燃油车3-4年的整车开发周期,大部分新能源车型要短的多。特别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批造车新创企业,为满足量产化,实现交付,产品研发周期同样较传统燃油车提前了许多。与之相对应的产品测试、验证环节的时间势必会被压缩,甚至有所缺失。在设计、制造、验证、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动车故障频发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近段时间,多起接连发生的纯电动汽车自燃事故,将新能源车的质量安全问题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发了社会舆论对于纯电动汽车,乃至新能源汽车的不信任和恐慌。据近日车质网一项针对纯电动汽车的调查显示,近四成的消费者对于安全问题最为关注,超过了续航里程问题,同时安全问题也成为消费者是否购买纯电动汽车的决定性因素。这些自燃事故的发生,也从侧面说明了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品控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这些事故的主体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电动电池测试验证的手段不完善、充电安全管理技术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