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造成新能源汽车故障频发,质量口碑下降的情况除了企业品控问题这个主因外,政策因素也起到了一定影响作用。
从2010年至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补贴政策的推动和影响功不可没。然而,随着新能源补贴逐步退坡,对于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顺利获取补贴,新能源车企纷纷开始追逐高能量密度电池,而过度追求电池的能量密度,势必将对电池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单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而对BMS电控及电池热管理未能及时进行提升的话,电池的安全隐患将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早期的高额新能源补贴虽然极刺激了企业生产新能源车型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造成了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巨额利益,对于产品粗制滥造、骗补等行为的发生,大量劣质产品流入市场,给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另外,一些行业政策的相对滞后,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现行的“汽车三包”规定于2013年正式发布,而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便迎来了跨越式增长。随后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大幅提升,随之而来的售后服务问题也与日俱增。不过,由于现行“汽车三包”政策规定相对滞后,因此很多新能源车投诉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据车质网投诉数据显示,目前新能源汽车相关投诉的处理解决情况并不理想,故障问题能得到妥善处理的消费者不足30%。
3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汽车三包)公开征求意见公告,首次提出将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电机等纳入“三包”范围。虽然这次修订工作有些姗姗来迟,但至少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相信随着“汽车三包”正式修订实施后,新能源汽车投诉处理无法可依的窘境将有望得到缓解。
随着国内节能减排方面要求日趋严苛,以及消费者购买习惯的转变,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会保持着高速增长,在当前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将成为拉动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动力。然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程中,产品质量与安全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在当前新能源汽车投诉高发阶段,相关汽车企业更应严守品控关,积极提升质量口碑以及售后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汽车产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未来竞争更加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