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发布汽车相关召回公告170个(包含工程车辆及轮胎召回),与2018年相比减少10个,其中,涉及65家车企的230余款车型,召回总量6,762,039辆,召回总量较去年下降45.6%。在经历了前两年国内召回高企的态势后,2019年国内汽车召回无论从品牌数量还是召回总量均回归平稳。
受到高田气囊事件的持续影响,国内汽车召回次数从2015年开始快速爬坡,并于2017年达到顶峰,近两年出现回落迹象。2019年,随着高田气囊召回工作接近尾声,国内汽车召回总量也重新回归正常水平,相比2018年大幅降低。
在2019年国内汽车召回活动中,德系品牌的召回次数为63次,成为召回最多的国别品牌,其中涉及到的缺陷部位更是五花八门,小到配电盒电缆接头,大到轮胎等部件,一方面可以看出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对于缺陷的精确追溯和批次追溯日渐完善;另一方面体现了企业在消除安全隐患方面的积极态度。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单次数量超过50万辆的召回仅有2次,主要故障问题为国产奔驰C级和E级的“前减振器缺陷”,另外还有长安福特新蒙迪欧和锐界的“高田气囊”问题。此外,单次召回数量超过40万辆的有2次,分别为天津一汽丰田花冠EX和威驰的“高田气囊”问题以及北京现代途胜的“机油增多”问题。
2019年度国内召回的主要特点如下:
1、持续大量投诉引发舆论关注,车企扩大召回大势所趋
虽然早在2018年初,华晨宝马就曾针对燃油泄漏问题召回过国产宝马3系16504辆。不过,由于召回范围较小,导致2019年再度爆发了大量的投诉,涉及车辆年款远不至于召回范围。为此,车质网发布了《近7万辆宝马3系存在油箱漏油风险 亟待召回》的文章,提示华晨宝马扩大召回范围。最终,在车质网呼吁和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华晨宝马基于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于2019年底宣布扩大宝马3系的召回范围,召回车型数量高达312,281辆,涉及2011款、2012款、2013款、2014款、2015款和2016款共计6个年款的华晨宝马3系车型,体现出了十足的诚意。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奔驰身上,与华晨宝马不同的是,奔驰的扩大召回更多是基于自身模拟耐久测试和技术分析所得出结论而主动实施的,相同的是两次召回期间车质网也曾收到了有关于减振器断裂的投诉,但奔驰对按照召回措施新生产的车辆也一并实施了补充召回,体现出企业对于消费者诉求的重视,以及对待问题的专业严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