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虽然汽车召回日趋完善,但是对于解决方案以及召回范围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新焦点。面对消费者的诉求,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倾听,是否可以通过相关测试和分析不断改进召回解决方案,从而为更多消费者解决车辆存在的隐患,未来将成为考验企业应变能力与专业素质的关键因素。
2、新能源汽车召回占比日渐增多,动力电池成首要隐患
近年来,随着电动化技术的普及,国内新能源汽车迎来了高速增长的态势。然而,在不断涌现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中,诸如“过热”、“起火”等问题也逐渐成为新的安全隐患,而问题的根源无一例外都指向了车辆的动力电池系统。2019年,国内汽车市场共计发起12批次新能源车辆召回,累计召回3.37万辆缺陷车辆,其中涉及因潜在自燃隐患而展开召回的就有6520辆,在所有新能源汽车召回中占比最高。
蔚来因动力电池问题召回4803辆ES8电动汽车开创了中国造车新势力召回的先河,说明造车新势力已经从最初的PPT造车、实施量产交付阶段,转变到了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新阶段,也为其他新能源企业树立了榜样。与此同时,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供应商也在这次召回事件中经受了较大的考验,如何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中提升核心动力电池的质量,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需要企业、电池供应商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制定者多方的共同努力。
3、各国别品牌质量投诉、召回占比差别大 自主品牌仍需加强召回力度
从各国别来看,2019年,德系品牌无论在召回次数还是召回总量方面都大幅领先于其他各国别品牌,共计召回63次,召回车辆约332.1万辆,占2019年召回总量超五成。与之相对应的来自于车质网投诉数据显示,德系品牌在2019年单纯质量类问题的投诉量占比仅为约12.2%,较少的投诉量与较大规模的召回说明德系品牌已经形成相对健全的召回机制,并能针对产品缺陷积极主动实施召回解决问题。
相比较而言,法系品牌显然做得不够好。一方面车质网投诉数据显示,2019年法系品牌单纯质量类问题的投诉量占比约为7.1%,另一方面针对消费者的诉求,企业在召回态度方面显然也不够积极主动,法系品牌全年召回数量仅为0.1%,体现出对于问题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2019年,自主品牌的召回次数较去年有着明显地增长,全年共计发布召回公告28次,召回车辆616,984辆,占2019年召回总量近一成。其中包括蔚来汽车因电池包热失控和起火隐患召回的4,803辆蔚来ES8车型,这也是众多“造车新势力”中的首例召回。此外,诸如华晨汽车、猎豹汽车、吉利汽车以及长城汽车等多家企业也纷纷实施了主动召回。不过,相比近年来持续走高的单纯质量类问题投诉量,自主品牌目前的召回力度仍需加强,只有正确对待故障问题,持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才能不断缩短与发达汽车国家的差距,从而在大浪淘沙的车市中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