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主要任务
(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加大培养、引进人才力度,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工作站,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坚持“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建立面向用户需求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人才政策、税费减免、研发投入激励等举措,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激发企业、人员的创新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全省铝行业创新能力。
(二)产业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开发新产品,形成新的增长点。针对智能制造、“新基建”等领域,培养优势企业快速成长。支持有条件的铝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建立大数据平台,运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全产业链优化,推动上下游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设计共享、生产共享。加强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建设重点企业信息库,实现企业规模、产能转化率、创新能力、“三废”排放等环节的数字化呈现,根据企业发展短板实行针对性引导和服务。
(三)质量品牌提升工程。以军品和民品的标准与质量体系通用化为突破口,构建铝行业及配套通用质量体系。规范行业市场,促进企业技术与管理转型升级,实现行业体系重塑。建立优势产品目录,对符合质量体系的产品给予政策支持并加大推广力度,加快打造全省铝制品名片。
(四)绿色经济培育工程。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着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产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积极扩大光伏、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型绿色能源应用,减少煤电用量,降低碳排放。加快绿色智造进程,鼓励企业加快流程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升级。积极开展“碳达峰”行动,制定二氧化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碳减排示范工程,开展低碳技术创新。探索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和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工程试点、示范。
六、生产专篇
(一)健全法规制度。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管、管业务管、管生产经营管”,强化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生产工作的、监督监管职责。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的责任,建立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生产教育培训、考核、禁入制度,建立生产定期巡查制度,不断降低职业病危害、遏制重特大事故。
(二)提高素养。企业要把生产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生产、存放、经营等全链条,对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全周期的生产教育,敦促职工从强制要求到自我履行,从职业病危害、人身、生产等环节做好预防和控制。
(三)扩大科技投入。建立政府、企业、院校多方参与的技术研发体系,推进铝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逐步淘汰有、环境风险的产能。推广生产、监控、治理、救援等环节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从源头减少危险岗位人员数量,加强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