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内占比达33%,1-3个月、3-6各月投诉占比均为10%,三项之和已超过了问题总量的一半。除此之外,购车1-3年首次投诉车内异味问题的车辆也占到了22%,可见车内异味问题并非新车“专属”,随着车辆的使用异味问题也可能会逐渐显现。
而结合行驶里程来看,在首次投诉车内异味问题的车辆中,超半数行驶里程已达30000公里以上,由此说明很多车主并非是在发现车内异味问题后第一时间选择投诉。这一现象并不难理解,新车阶段车主会不同程度的接受或容忍,车内异味问题的存在,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异味会逐渐消失。但当车辆使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后,异味问题并未消散,从而引发了车主的警觉,而这一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部分车主对车内异味问题的最大容忍度。
车质网对反映车内异味问题的车主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一半车主认为异味主要表现为臭味,但无法分辨出具体的异味类型。相比之下,认为车内气味刺鼻的车主占到了29%,其中包括有呛鼻子、辣眼睛等描述,令人感到身体不适。此外,有车主反映车内异味还主要表现为酸臭、恶臭、塑料味、焦糊味以及发霉的味道。虽然味道描述上存在差异,但这些味道是从哪里发出,又会对人体产生多大危害,则成为车主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暴晒后有害物质挥发长达一年以上 健康隐患较大
排除人为因素外,实际上所谓的车内异味,大多来自于内饰部件中所用的各种不同材质及粘合剂所散发出的味道。其中,顶棚、地板、车门、仪表台、座椅等部位,已成为异味的主要来源。在此前报道中,长期研究汽车车内有害物质的美国生态研究中心专家曾认为:“汽车的有毒材料不仅对人类健康有害,也会散发难闻气味,制造商完全可以避免用来制作车内的部件。”国内也有某机构曾对200辆汽车进行随机抽检,结果显示有90%的汽车存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其中新车空气质量最差,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而汽车使用的板材、粘合剂、有机溶剂等,正是异味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有害物质的“源头”。尤其是在太阳下暴晒过后问题最为明显,且这些有害成分挥发时间可持续一年以上。
在车质网接到的投诉中,2014年至今也已有300余位车主,明确向车质网反馈车内有害物质超标,并进行了各类测试进行验证。有车主在投诉中表示,其购买的车辆在使用三年后一直存在“车内异味”问题。由于车主担心异味会危害到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健康,用专业甲醛检测仪测试了一下车内的空气质量,结果让人触目惊心,车内有毒物质远远超出正常指标,危害程度达到了严重级别。从车质网投诉中了解到,目前在投诉车内异味问题的车主中,很多人都出现了皮炎、鼻炎、咳嗽等症状,重者已有车主自述出现诸如血液病淋巴瘤、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