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预测2025、2030和2035年我国铜铝铅锌镍锡消费量(万吨/万亿美元)
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与有色金属消费量占比明显不协调,大量出口中低端含有色金属产品是造成结构性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弥补发展历史欠账和加入WTO后大量出口有色金属或含有色金属中低端产品筑起的消费“堰塞湖”。初步计算,2018年我国以均价4832美元/吨净出口铜铝铅锌锡制品合计230.80万吨,超过2017年意大利消费量205.86万吨;以近4.29倍的出口均价进口8.31万吨,净出口量是进口的27.77倍。2018年我国净出口1.79亿个均价仅为进口均价47.98%的铅酸蓄电池,是精炼铅消费居高不下、再生精炼铅产量占消费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网上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8》可知,2017年我国实现进出口总额4.10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26万亿美元、进口1.84万亿美元;出口电动机及发动机278218万台、轴承595727万套……这些出口产品到底使用了多少有色金属值得深入研究。若按每台出口电动机及发动机平均用铜1千克计算,附带出口铜278万吨,占当年我国铜消费量23.58%、超过美国和日本合计消费量276.9万吨。
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命运共同体是必然选择。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历程,有两个实事难以回避。一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主动或被动向我国转移先进冶炼技术和产能;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被迫压缩甚至放弃中低端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专注与使用进口原料或中间品制造更有利可图的中高档产品。自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来,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量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发展经验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得多。“一带一路”肩负着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和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三大使命,是中国推进全方位开放的结果。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应做“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领头羊。
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具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我国具有推动构建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命运共同体的有利条件。一是生产和消费能力已占世界“半壁江山”,同其他国家和地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是拥有较庞大的先进制造能力,可以实现互利互惠转移。三是在许多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已建立较完善的生产基地。四是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静态保障能力与主要消费国家或地区比,仍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地位,且国内累积消费量巨大,有比较好的再生资源保障。新时代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