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疫情后主要金属产业发展的思考——对梳理2001~2018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数据的体会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 作者:chinacaw | 发布时间: 2020-03-03 | 1445 次浏览 | 分享到:

  表2 分阶段我国铜铝铅锌镍锡消费占世界百分比情况

  我国铜铝铅锌矿产资源已全面进入严重短缺状态,镍锡资源相对较好。按《世界矿产资源年评(2016)》相关数据,推算2017年我国铜矿产资源静态保障年限为14年、世界平均32年,铝土矿9年、世界平均88年,铅4年、世界平均16年,锌6年、世界平均13年,镍26年、世界平均33年,锡12年、世界平均11年。如果按2017年冶炼产品实际产量测算,我国铜为3.75年{推算2017年储量÷(精炼铜产量-再生精炼铜产量),铅锌镍锡雷同}、世界平均33.77年,铝土矿4.49年{(推算2017年储量÷(电解铝产量×4)}、世界平均110.22年,铅2.79年、世界平均16.29年,锌4.01年、世界平均11.84年,镍13.29年、世界平均43.98年,锡6.71年、世界平均10.87年。

  努力构建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命运共同体,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色金属工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打好环境攻坚战、防范产能转移使生态环境建设和化解产能过剩存在的不确定性,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中高级消费和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为要务,推动构建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命运共同体,为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不懈努力。

  采选、冶炼业是重金属污染行业,打好环境攻坚战任重道远。一是历史欠账多,亟待综合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任务重。二是产业规模大,是汞镉铅砷主要污染排放源。《2015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有色金属行业废水总排放量7.76亿吨、约占全国4.27%。其中,汞排放占全国53.70%、镉88.93%、铅81.02%和砷61.85%。

  产能转移可能使生态环境建设和化解产能过剩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以广东、湖北为代表的省(市、区)急于退出传统铅锌产业。但是,已严重污染的土地怎么办?是否会刺激其他承接转移地区扩大产能?退出后已形成的铅锌二次资源长距离流转是否会产生新的环境风险?铅锌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环境风险是完全可防可控的,需要下决心偿还环境治理设施投入历史欠账并强化监管。2000~2017年,瑞典铅精矿产量一值位列世界前11,美国、德国、日本的铅冶炼始终位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以云南、四川为代表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的地区,急于依托并不完全有保障的水电资源大规模发展电解铝等产业,若不加以节制必将重复被迫搬迁地区类似的环境聚集风险,很可能成为压垮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最后一根稻草。